读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有感

转载:佚名 读后感 2022-03-07

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是毛泽东于1942年5月2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发表的两个讲话(即“引言”和结论报告),系统地总结了“五四”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经验,回答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中长期争论的一系列带根本性的问题,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党的文艺路线,指明了革命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。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,为什么人的问题,是一个根本的问题,原则的问题。文艺工作者要为工农兵服务,要在斗争中学习马克思主义,学习社会,改造世界观,转移立足点。无产阶级的文学和艺术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,应成为团结人民、教育人民、打击敌人、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。同时指出,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,都是人类社会生活反映的产物,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。因此,革命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,到火热的斗争中去,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革命的文艺作品。讲话还论述了批判与继承、普及与提高、动机与效果等关系问题。

毛泽东的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,深刻地阐明了革命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,把五四以来的革命文艺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。不仅对文艺界的整风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,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广大党员和干部改造世界观的自觉性。

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是抗战时期毛主席关于文艺工作者的立场、态度及学习方法的会议讲话。在我看来,它阐述了关于文艺工作者和文艺创作的一些问题。首先是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。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应该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,即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人、农民、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,他们是中华民族最广大的人民大众,我们的文艺创作应该站在他们的立场上,代表他们的意志。

然后是态度问题。是正面的歌颂、还是反面的暴露,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既有赞扬,又有批评;主张积极抗战的赞成,消极抗战的就批评;反对抗战的那就要坚决反对。对人民群众、人民军队和人民的劳动,我们应该赞扬。人民也有缺点,需要耐心地教育,使他们能够大踏步地前进。我们的文艺应该描写这个改造过程。文艺作品应该使他们团结、进步、同心同德,去掉落后的东西,发扬先进的东西。

“真理永远不会过时,毛泽东同志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依然是我们文艺工作者遵循的准则。”这是著名作家冯骥才重温毛主席《讲话》精神对记者说的心里话。他说,作家的创作总是跟着国家的命运进行的,虽然每个人的经历不同,但都与国家、民族的命运密不可分,都有一个强烈的创作感、责任感,毛泽东同志提出的“二为”方向和“双百”方针始终是我们的创作原则。“社会责任感”,我的理解就是要有良心,为谁写,写什么,总得有个原则,不能因为文艺走向了市场而改变初衷。冯骥才强调说,应当看到,当前的文化市场充满了商业文化的“沙尘暴”,文艺作品可以市场化,但作家和艺术追求不能市场化,“二为”的方向不能变。社会越是到了转折关头,文艺工作者越是要坚持毛泽东同志的《讲话》精神,作家为人民写,就必须对人民负责;没有来自生活实际的作品很难产生大的社会影响,作品靠“炒作”不会长久。冯骥才还说,商品经济大潮冲击着各个方面,其中也包括文化艺术领域。他强调说,当前中国文化人的价值观出现了“松动”和活跃。

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让我们深刻理解到: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,首先是为工农兵;文艺要在普及基础上提高,在提高指导下普及;文艺来源于生活,要真实地反映生活;文艺创作的典型化-更高、更强烈、更有集中性、更典型、更理想、更带普遍性;必须批判地继承一切优秀的文艺艺术遗产;在学习方法问题的方面,我们要学习马列主义和学习社会。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就是存在决定意识,即研究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、实事求是,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学习社会就是要研究社会各阶层的状况,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。文艺工作者把这些弄清楚了,才能有丰富的内容和正确的方向。关于为哪些人的问题。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,但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大部分是知识分子,他们的思想里还有不少小资产阶级的东.西。因此要与工农同吃、同住、同劳动,改造自己的思想。人民的生活是最自然、也是最生动、最丰富的东西,它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的唯一源泉。 文艺作品可以比实际生活更高、更强烈、更有集中性、更典型、更理想,因此就更带普遍性。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,能使人民群众惊醒、振奋起来,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,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。有了这样的文艺,这个任务就能更快地完成。所以,文艺只有在人民大众可接受的普及基础上提高,文艺工作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。




优秀如我 关注

注册会员 .发文6篇. 被0人关注


评论